素黑《一个人不要怕》(文段节选)
作者:米拉 日期:2009-06-15 18:33:50
素黑: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文化研究硕士,情绪治疗师,注册催眠治疗师,美国催眠治疗学会会员、教育顾问,专栏作家。
Blog:http://blog.sina.com.cn/suhei
《一个人不要怕》:我昨天用一天时间读完了,其实只用了2个小时左右,字数不多,而且一再重复,整篇下来说得内容并不多,只有三章。有的说法其实我并不认可,我暂时持了保留意见。
基本讲的几点就是如何平静心情、如何放下、如何面对负面情绪、宽容不执着等等。
1、当负面情绪存在的时候,深呼吸,抬高自己的视角,坦露伤痛,看着它自然的流走,不去认同,只观照它。不要用自己的意识去锁住它,那样将不自由。
2、不需要把自己的需求建立在对别人的需求之上。不需要改变别人来满足自己。
3、最永恒的爱,永远都是自爱。当嫉妒、悲伤存在的时候,让它自然的流走,剩下的就是包容和爱。
4、不要执着,放过自己,看破。
节选如下(有点乱,还没有整)
+ 执着时全部都叫人受罪,看破时全部都是感谢都是爱。
+ 爱要如何做到纯粹的启发自己感染别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业已发生的,谁是谁非,谁受伤害的处境放下,不再执着,不再不定,面对当下,对生命真正宽容。
+ 人在孤独的面对自己时,轻易迷惘和害怕,爱人提醒我害怕的陷阱。“思维最需要的就是叫我们害怕它,我们越害怕,它便越能乘机吸蚀我们的能量。”
+ 最长久,最真实,最不离不弃的爱,永远是自爱。
+ 当你面对爱时,你可以观照自己,观照所发生在爱者身上的东西,嫉妒的喜乐的悲伤的执着的,看着它们,尤其是你的情绪变化,不要认同它,让它发生和离开,穿过自己,和它说再见,所剩下的便是爱。你不需要再多问到底是怎样,当你还没有经历过时,你没有条件去问或不定,你只能经历。每个人的经验都不相同,每个人的前世今生都无从查证,只有面对,观照,让它穿过自己而去。就这样已经足够了。
+ 当情绪出来时,不要抗拒,让它出现,观看它,不回应。假如我们懂得这样照顾自己的心灵,便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需要,将不会过分要求,不再只想改变别人来满足自己。
+ 人要将心比心,连自己都不一定能懂得自己的心,又怎么能要求对方懂你的心呢?为什么我们天天产生那么多需求呢?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要求别人的时候,也要反问自己,你又是否愿意反过来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呢?
+ 假如我们的心够开放就可以无条件的付出很多,因为我们不会感到亏蚀。
+ 你失落了你的另一半,并不是要向外找,而是要向内找,假如你的内在还有冲突,假如你的内在还感到缺失,假如你的内在还未完整,尽管你自以为怀着的是爱,你的“爱”只能带来伤害。你只会一而再的伤害身边最亲密的人。
+ 寻找另一半的神话,可能是古代聪明的最大陷阱,也是有史以来最长寿最吊诡的玩笑。
+ 必须先搞清楚我们表露的感情是爱还是欲望。爱是包容,欲是占有剥削要求判定计算和功利。感情和欲望都是脆弱的执着的,缺乏自信,轻易受伤,也轻易去伤害。
+ 要找一个人迎合自己当下的缺失,一旦以为已经找到了,爱情悲剧便吊诡地展开。因为你忘记了你每一刻都在变,你的要求也在变,你的改变却不可能跟对方的改变同步。于是你们开始矛盾,你开始不断向对方提出要求,甚至希望对方为你改变,迁就你的意愿。你将自己放在中心位置,而对方则要为你改变,成全你,符合你的要求。人是布满变量的动物,你却幻想有个永恒不变的匹配对象逢合你失落的另一半。这是你思维逻辑上的谬误。
+ 你生你的生命,死你的死亡,没有人会跟随你。所谓“另一半”是虚无的。你的另一半原来是你自己!
+ 我们经常身处乱局,诸多埋怨,同时将自己的需求欲望投射在伴侣身上,以为对方便是自己的另一半,自己也是对方的另一半,彼此相爱才能完整地活下去。
+ 想象一下小孩子是如何扰乱妈妈的生活的?你越是责备越是管制他闹得越厉害,你安静下来静观其变他相反会疑惑而转为安静。
+ 当我们肯安静下来,不动,专心观照一切的发生,心便会先静下来,周遭也会因应而安静下来。这是能量互相交换和感染的神奇力量。只要我们学习平静自己,观看而不回应,问题将会被凝固下来,不再打搅我们。然后,我们才有空间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的理智要在心思冷静的时候才管用,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任何结论、想法和感觉都是心乱的结果,不可信。
+ 曾经遇过一个令你感受到爱的人,别执着于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感激他吧。朝向内在体会无须外在条件的纯粹的爱吧。
+ 静心,除了让脑袋“想”清楚问题,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透过丹田呼吸法,初步的自我催眠指引,心跳和呼吸均匀,情绪跟身体协调起来的静心过程。
+ “知道”跟“能做到”是两回事。我们知道应该忘记伤感应开心做人,但情绪老是返回原点不合作,令人感到绝望无助。认知跟内在的心情往往是南辕北辙。要真正达到自疗的效果,离开负面情感记忆的控制,必须先返回内心,把流往思想的能量和精力分散,转移至我们的心,让她平静,变得温柔,爱才能实实在在的真正出现,爱才不会只是感情的幌子,爱才能摆脱痛苦和记忆,散发正面力量。
+ 我们要做的是提升能量,保持观照和觉知,不要认同和沉溺。这是自爱的重点。
+ 必须保持觉知,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从心开始改变自己。当心能定下来,不再散失能量,扰乱心智时,我们将不怕一个人的孤独。
+ 拥有觉知之心很重要,它能让我们看穿自己问题的要害,学习接受自己,看到自己的强点和弱点,知道自己的心,想要什么,最需要什么。你的另一半便是你自己,找回散失的自己,保持清醒,拒绝糊涂,你将是个自主自重自爱的人。
+ 快乐不过是情绪的反应,让它自然的出现和消失就好了,无须刻意追求或记住。刻意希望过得快乐,找到幸福,反而轻易在情绪的梯级上徘徊,助长欲望,消耗能量。追求平静比追求快乐更有意思。
+ 执着于一段感情,以为它是命中注定或是前世的爱人,会让人离不开。最难的原来是放不下自己的执着,和自己过不去。
+ 原来我们很喜欢利用时间,所谓的过去,利用我们的历史替自己制造借口,擦新伤口,不去管现在,这个“当下”。
+ 要了解痛苦如何动作,可以从心理层面去认知。我们常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如何解决。不论是爱情工作亲情友情,还是自我方面的问题,都喜欢用前世命运等概念去解释,认为是前世注定。
+ 女人为什么会痛苦?有的人以为能从痛苦中找寻自我;如果一直想着自己有多惨,那你就会发现在24小时内都在想你有多惨有多辛劳,越想越“清楚”,越想越“逼真",它充斥你整个头脑和心,无从消停。这种人喜欢活在过去。抗拒治疗,如果一个人自甘堕落,拒绝被治疗,那这种人也无药可救了。
+ 你在痛苦的时候,害怕正面的介入,比如治疗、改善、进步、开放、包容、爱、微笑,怕它们破坏了自己千辛万苦建立的悲痛自我。
+ 其实,痛苦还是快乐,你可以选择。
+ 无为,最有效的自疗。
+ 无为是最积极最冷静的态度。反观,我们努力做很多去弥补,去改善,结果却依然不平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样我们会质疑改善的动机,最终否认自己,宁愿放弃。
+ 世事莫名其妙的出现和消失,却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观念。但是能勾起我们情绪和感情的,都是过客,不需要强求真假是否有意义。全部的感情都是真的,都是实在的正在发生的,都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所有在我身上发生的都是我的一部分。要学会的是先接受,可以的话就去享受,不可以的承受不了的就离开,也让它离开。
+ 观照情绪的出现,看着它经过,可以想象它在自己身体里面,无论发生任何事你都给它光线,让它透过你,穿过你而去,它没有停留,自己就会经过,经过了你,你就让它离开吧,不要让它逗留了。也千万不要用情绪将它们锁住,就让它流动,流过去,Let it flow, Let it come and go. 如果锁住你会变得不自由。包括你爱的人让他穿透你离去。这时,你将不再执着。
+ 让能量流动,这是无为最大的力量,让悲伤和不幸都穿透自己,让自己变得透明,不去反抗,也不再会受伤。只剩下宽容。所有的负面情绪,嫉妒悲伤执着等等,看着它们,不要认同它,无为而为,让它们自然的发生,自然的离开,和它们说“再见”,所剩下的便是爱。
+ 也因此,我们不用认为需要去承担别人的生命,不管是谁。
+ 当有一个点子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转移注意力吧,一旦专注在那个点上,它便会不断膨胀和恶化。退一步,无为,你反而更有机会去治疗自己,把问题看清明透彻。
+ 如何修练:
1.灵性呼吸法
试着想象很多不开心的事,透过呼气全部吐出来,然后想象吸入快乐的东西。
2.和自己修和
提升自己的能量,和自己修和,不助长自我,不纵容思维活动,你便不会浪费一生。
不开心时不去认同负面的感觉,选择和内在的安详在一起,就是平静。记住我们永远是可以选择安详的。
佛陀和我们的分别在于:他选择和平,我们还在徘徊。
学习自制,揣摩一套适合自己的情绪处理方法。一旦看到被情绪袭击,要马上进行自我保护,告诉自己,它不过是惯性思维,找适当方法打散负面情绪的集中点,总有一天,平静会来到,你得有这个信念!
3.自我修行,并懂得放下。
+ 自疗,是成熟的人的天赋责任。爱是很广泛的情感,爱情、亲情、友情、对自己、对宇宙、对自然的爱。
+ 人会迷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有无穷的欲望,又矛盾的贪恋平衡和刺激,且不能接受人生无常的现实,抗拒改变,内心制造矛盾和冲突。
+ 回忆的英文是nostalgia,其古希腊字根正正是“pain of return”(nost-algia),即是返回过去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