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斯得哥尔摩综合症"
作者:米拉 日期:2009-12-26 13:41:48
近来我从一个女孩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不同的是,对方明显没我当初陷得深,没办法,那阵子我是真的当了真,把个玩派当作终身伴侣。我自夸自己一向识人准,总是能在很短时间看出这人值不值得深交,这辈子很少会遇人不淑,没想到这次真是“人在江湖走,总会遇高手”,中了个大套。她让我明白一件事:当一个人不再爱你,请不要再去试图找他甚至试探他,或是问他,因为你只可能得到两个结果:一是谎言,二是更大的伤害。
对方喜不喜欢你,答案其实早就在自己心里,你已经可以脱口而出了,可你还是不停的找着各种愚蠢的理由去拒绝相信,你总是拼命的摇头说“不会的不会的,他明明还爱我的,怎么可能这么快,说不爱就不爱?没有人可以这样的”,人最悲哀的是什么?是逃避事实,是拒绝相信实相。你甚至开始不停的折磨自己,费尽心力做一些对方看不到或是看到也没感觉的事,还天天在问自己“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他回心转意“,甚至当他说“我不值得你爱”时,你还在拼命的摇着头说“不是的不是的,这世界上只有你才值得我爱”。而当他说“我不爱你了”,你还会难过的问“你为什么要这么说,你明明爱的,对不对?你只是想要故意伤害我,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多么愚蠢,陷进这样的困境,歇斯底里,最后他也无奈了,寻思着”我说了100句真话你不信,独独那句假话,却被你当成了真理就差加个匾吊在你眼前“。偏偏是给了男人这些机会去伤害你,“背叛你”,成全你受苦受难的莫大决心和勇气。
昨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有推),提到了“斯得哥尔摩综合症”,被劫持的人,爱上了劫持犯。乍一看是否会失笑?她一定是疯了吧。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处处在做这样的事。弗罗姆在他的《逃避自由》中提到了这样的观念。我们明明具备天生的能力去逃开很多事物的捆缚:不适合的爱人、痛苦难挨的工作、不断深陷的某种困境、套牢的股票,某种集权之下的体制化等等,我们却拒绝去逃避自由。为什么?
当我们慢慢习惯和接受了对方给予的伤害,病态的认为这是正常的可以被原谅的,我们将这些认为是我们生命的附属,就象行走中的锁链,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拖着我们陷进泥潭,可就象大象从来不认为鼻子很重一样,当我们将这些捆缚认为是自己的一部分,我们倒是会开始感激这些痛苦之外的小恩小惠。比如,劫持我的人心疼我口渴,给我递上了一杯水;比如伤害我的人心疼我的眼泪,把我搂在怀中或是开始甜言蜜语。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被他们隔绝了,我们主动去被隔绝的,因为陷在思维的泥藻,开始认为是否无处可逃,于是相反产生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甚至会觉得是太爱了所以就逃不开了。这是否是所谓的”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
“爱”这个字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呢? 有多少爱是没有带着自私和自我的?有多少爱又不是为了成全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有多少爱不是为了控制别人?我们自以为是的爱,又有多少是真的?当我们轻而易举的说出“爱”这个字时,我们其实是真的已经同时失去了。说出来的爱,多半都是与欲望相连的。我曾经笃信的,最后被他洗了脑,还挺成功。
“真正爱你的人,是那个愿意留在你身边同你争吵的人”,所以整部《蜗居》,我看到底才发现真正相爱的反倒是海萍夫妇。人活着要找到生命的核心,找准自己的位置,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生活的确没有什么正确答案,可是,总有一个梦想藏在内心深处,发现它..然后偷偷把它变大,抱持着梦想和坚持,慢慢实现它。海萍最后一句说得极好,投资与投机,投机也许会产生短期巨大的回报,可从人生长远来看其实是丧失,而投资不会。所以,从感情上来看,至少要学会去”投资“感情,而非”投机“感情。
好好生活吧!2009-12-31的晚上11点58分,记得许个跨年愿~ 还余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