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选择看到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作者:米拉 日期:2009-11-12 14:50:53
有的东西在当下看不明,须得跳出来,“跳出来”不等于放下,不是逃避,是以一种“观察者”身份来审视当前的自己。“你看到的都是你选择看到的”,生活中有很多快乐的事就围绕在身边,可我总是习惯去找悲伤的气氛,很奇怪的是,悲伤的东东也往往能更吸引我的注意,比如悲伤的人,悲伤的想法,悲伤的境遇。其实当转念一想,换一种念头,完全可以发现更快乐的事。
人总是会去选择漂亮的、美丽的、芳香的、快乐的、美味的。没有人会去选择丑的、臭的、难受的、难吃的。同样的道理,你喜欢什么就选择什么,选择了什么,心境和道路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所以,若是不让你开心的就远离它吧,我总是认为悲伤和痛苦才接近人的本源,人生来就应该是痛苦的,只有体会到痛苦才能感受到事物的根本,快乐只是逃避只是浮在事物表面之上的自我麻痹。有的人就完全不同,他们寻找生活的平衡点,力争让生活快乐绝不会长时间的沉浸在悲伤之中。
到底是要做一个痛苦的哲学家,还是一只快乐的猪呢?不管怎样,痛苦的时候要搞清楚为什么痛苦,至少不要做一只痛苦的猪。
很喜欢猫的这段话:呵呵,这是选择性认知的结果呀。有研究表明:对痛苦和快乐的感受倾向性(即敏感度)部分取决于基因。还有,我们生长的时代,大多数人的感受和价值取向会影响到我们。 我个人以为,痛苦和快乐一样有肤浅和深刻之分。若说“快乐只是逃避只是浮在事物表面之上的自我麻痹”,那么痛苦同理。痛苦是沉重的,但未必因此而高贵。 我们可能出于惰性和自恋而不想改变自己;或者宁可沉溺于悲伤所带来的某种价值感和存在感(即生命之“重”)而拒绝告别这种情绪。实质上,仍是逃避和自我麻痹,就是昏头昏脑地做了一头趴在痛苦泥潭里的猪^_^ 而快乐,若是搞清快乐的缘由,并生成一套创造快乐的思想理论,我们一样可以做“快乐的哲学家”呀。
先是通透吧,对世间万物和自身的认识,然后觉察到自己的感觉阈限是对哪一端比较敏感,适当地做调整以获得身心平衡。
是的,痛苦也有肤浅之分,有很多痛苦如果因想去触碰“事情的真相”而刻意去找,的确倒是“亵渎”了痛苦,那真的就是做了一只“痛苦的猪”了,快乐也可以接近心灵的深处,“锻炼”心灵的敏感更容易发现世间的美好…比如绘画、和宠物或小朋友们在一起、融入自然、躺在沙滩、看星空、吹夜晚的风,在夜晚踩单车哼简单的调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时,也只需要将之作为上帝的礼物用心珍藏。不怨怼、不索求,以感恩的心活在这个世间,人应该也是可以这样,做一个“快乐的哲学家”的吧……
谢谢猫,总是几句话就将我迷惑很久的结轻易的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