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高情商的人?(持续修改版)
作者:米拉 日期:2009-09-15 10:18:41
以前他总是责怪我爱辩个输赢,自我意识太重,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说话很伤人等等。
我总是觉得很奇怪,我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孩子一样的心态,想什么说什么,直来直去,脾气来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话扔出来再说哪管会有什么后果。可不管怎样,我是善良的呀,为什么不可以理解我呢?这就象为什么孩子总是对家人/父母说话很直有时甚至很冲,而对朋友/外人却有礼一样,心理学里认为:在外人面前的我是“外我”,亲人面前的我却是“本我”,而要解决这样的方法,只有不停的告诉自己,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可以有“本我”,有任何外人在的时候,都需要用“外我”,所以要学会与自己独处,每天都需要有一小段时间,安静的和自己相处,用“本我”来相处。我经常把自己EQ不高归于家庭教育/离家过早/单纯的职业/朋友太少等,从来不想去改善,在过去很多年,都潜意识里觉得保持“本我”是做人的必要条件,讨厌成年人世界里的伪装和修饰,以此拒绝长大。并且一直希望这样真实的自己,能遇到能喜欢这样真实自己的、命定的另一半,认为:只想做人做到真我就行,不需要伪装,想什么说什么岂不是很好?干嘛要兜圈子,说一句想三想?
最近2周,从图书馆来来回回借了不少书,也在图书馆里看过几本书,相关的贴子也看过不少。这样的想法已经摇摇欲坠了。在这一段时间,接触到很多佛论以及心理学家的作品,EQ/做人/佛学等方面的书,甚至“厚黑学”。在这很感谢美美的推荐的《星云大师谈幸福》和《幸福其实很简单》,《第12个天使》,几度让我觉得豁然开朗。
昨天终于把《幸》看完了,除了亲子管理以及家庭管理两章外,其它算是一字不落的看完。
里面有几章讲述了女人如何面对争吵/冷战等,看这几章以前和他争吵的句段,在脑袋里象电影一样的播放,每次回过头看自己,都深觉脸红,并多少在想,如果当时我怎样,结果将会完全不同等等,并经常会重新进入当时的“现场”,并想着应该怎么做更好,应该如何放下自己的偏执和预设,应该如何先暂停判断,甚至保持“无我”的状态,如何能做到不求全责备(虽然是真的很难,很在乎一个人,又如何能做到收放自如的“无我”,如何能不嫉妒、不难受、不乱想等呢?若是只有37.5度的7分爱,便也罢了,可11分的爱却实难把握自己,这里面的修炼着实是门深不见底的学问)。也不得不想,是他第一次把我带进EQ的真实训练场,可惜没有教我应该如何做,非常仓促,仅仅数个月,让我措手难及。而我也未曾看过这类的书,接触所谓情绪管理等的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弥补这些成长中所没有接触过的必要知识。
星云大师说:聪明的人想过再说,愚笨的人说了才想。
而张怡筠在《幸》中则强调:高EQ的人善于使用同理心来做高格调的争吵,如:
争吵的时候,暂停评论,使用“映”法,以搞清楚对方的心情/想法为出发点,把对方的心情和情绪放在焦点位置,而使自己处于“无我”的状态,多使用“映”法,这样可减轻因自我仓促的评断、自我意识、忽略对方想法、给人责备的感受等低格调的争论方法。
并强调了,“高格调”的争吵忌提旧事等。
争吵的时候应该多多使用类似的问话来降低误会的产生,并把对方放在焦点的位置给予尊敬,比如:
- 你的意思是说?
- 你是说我对你不关心吗?
- 你是说我现在打扰你的休息了,你希望能安静的呆着对吗?
等等,把自己变成镜子一样,将对方的话换一种方式问回去,却不要带有任何自己的判定和情绪。
这样,既可以获得对方更多的信息和感受,也能更加理解对方。
《幸》也在冷战的高情商人群的应对策略上让我深为感触。
女人们聊天起来总说:女人绝对不能在冷战时先低头,至少不能总是这样,不然男人会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这样女人会越来越居于下风,到时头都抬不起来。
当时我也深为认同这种看法,所以每每冷战,总是数着时间看着他的QQ头像等他先和我说话,慢慢的冷战变成经常的事,总闻冷战是感情中最伤人的事,可偏偏因为愚蠢的自尊拉不下这个面子,认为男人应该先低头,应该大度,应该让着女人等等。甚至偶尔会和以前相比较,比如我以前从来不会对小李先低头,即使冷战三个月,也从来不会先低头,并用这样的比较来说明自己现在有多么爱他等等,如今想来,只觉幼稚可笑。
在《幸》一书中,张怡筠却强调,高情商的女人懂得如何使用温柔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化解冷战,做这个懂得化解冷战的英雄。应该想到冷战中的双方都是受害者,不会有哪个比另一个感觉舒服多少,所以应该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指责。比如,看起来同样的话在对方来讲,感受就会截然不同。比如:
- 你根本就不关心我 / 我讨厌这样的冷战 / 压根就是在对我冷暴力
和
- 我感觉你对我的关心少了 / 我想回到以前开心的日子 / 最近的冷战让我不安…
看起来似乎是一样,可前者是责怪,后者却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女人应该多表达自身的感受,而非自我预设立场,责备对方,甚至将对方的感受置于不顾。虽然你觉得你并且在责怪,可对方听来却实实际际是感受到了被责备。
甚至在“愤怒管理”中《幸》也强调应该使用高情商来管理情绪。比如有时对方说的或做的事很让人恼火,可当下只问自己三个问题:
- 你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和结果
- 对方现在正在想什么
- 我为了这样的目的和结果,应该做什么
在天涯一篇关于如何经营婚姻和夫妻相处的贴中,也强调了,少说一句意味着你能多听到一句,在争吵中,听到的多远比说得多更为有效的达到沟通。沟通的目的不是争输赢,而是基于双方都有了解对方,理解对方,同理性为前提。
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中,同样强调了很多类似的信息,比如:
男人说话习惯“表达自己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
女人说话则是为了“纯粹的分享”,“表达自己的内心”等
所以经常就会产生男人和女人说话有沟无通的现象和结果。
而在你如何面对你自身认为的被冷落等现状中,也应该看到,对方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比如对方需要空间和安静的呆着,即使当时你需要有人陪伴和热闹,甚至你当时心情不佳希望他能陪你,也应该以对方的需要为主。
这些关于情商/人的修炼等,着实需要在岁月和一次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当然,有时,这样的经验和教训或许是用幸福作为代价,可就象考试不及格就得重修一样,幸福有时也许也同样需要重修。
心理学,同理心,与自己相处,如何放下,如何放低自己,如何自如的运用“无我”等,沟通和情商,做人和修炼,人的一生还很长,而对这些的学习看起来却永无止境,有时会很期待韧性强的婚姻和恋人/老公,让彼此的韧性能使双方互为成长。
有篇贴中讲得非常好:找到一个人独处时的快乐,婚姻才能幸福,生活首先是自己的,才能是两个人或是三个人的
“三角与圆”中也有句话讲得非常好:成熟的爱,是建立在独自且自由人格之间的爱。
早点和低情商say bye bye ,就能早点和幸福say 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