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双人舞》书摘(部分)

脑图:http://mindpedia.appspot.com/m?url=http://mindpedia.appspot.com/album/download/agltaW5kcGVkaWFyEAsSCFVzZXJGaWxlGJH9AQw(在IE下浏览)

“爱一个人”并不给你以下权利:
 (1)要求他/她也爱你;
 (2)控制他/她的思想行为;
 (3)要求他/她照顾你的人生快乐。
 爱一个人,只给你想为他/她做一些事的权利。而就算这样,也是由他/她决定是否接受,你不能要求更多。

婚姻的五个致命伤是:
1.坚持“我是对的”
对有这一致命伤的朋友,我的建议是:除了两三点绝对不能放松的要求外(这些应是不惜离婚也要坚持的东西),在所有其他的事上马上降低你的标准。就算对方的做法不是最好,只能符合最低的标准便接受。这是给对方空间和爱的表现。尤其是当配偶在他人面前的表现不符合你的理想的时候,你应给他/她支持而不是做第一个批评的人。

2.“托付心态”   
一个人真的可以给予另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或者快乐吗?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自己的人生有足够的幸福快乐?连自己的都做不到,如何能给予别人“一生的幸福”?就像你正在吃牛肉面,旁边的人也想吃牛肉面,你或许乐意与他/她分享。如果他/她想吃海鲜,而你正在吃饼干,你如何能够满足他/她?   
“你的责任是给我幸福快乐,我的责任是等你给我这些。现在你总是不能做到,除了抱怨,我是完全无能为力的。我不断地抱怨,你感到室息和无力,我也因为事情无法改善而更感到无力。”.女性往往因此而完全停顿下来,再没有成长提升。当有一天她忽然醒悟过来,明白事情的严重时,双方的差距已经太大了!    
正确的心态是:我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人生,你也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人生,而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更能增添额外的火花,产生一些独自一人不能获得的成功快乐。这样的关系,才是1+1=2,3,4,甚至5。有托付心态的婚姻只是1+1=1.1,两个人都感到吃力,两人的力量不足,何来成功快乐?

3.不愿意讨论自己与对方的内心感觉
如果准备甘苦与共、白头到老的人都不可以与你分享或分担你的情绪感受,这个世界里还有谁可以呢? 为了保证真的是两人并肩面对世界,为了杜绝发展出其他感情关系的可能,应该对配偶说:“请你把情绪带回家吧!”
把情绪说出来与把情绪发泄在对方身上是两回事。一个人有情绪,同时自知有情绪,能够与别人讨论自己的情绪状况,是思想成熟的表现。

4.维持“苹果皮”式的和谐
“我们不懂得如何面对冲突,有问题出现时我们只会忍让,不断地忍让,直到生活无法再进行下去,关系破裂为止。”
夫妻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就矛盾冲突进行讨论的机制。这里说的是平心静气的讨论,双方都给对方同等地位、相同的权利。现实生活中的夫妻,往往是用吵架去做这件事,很快地,焦点已经不是本来要讨论的事情,而是“对方的态度如何不对”了。两人在心平气和、情深意浓的时候,便应该约好一个双方可以讨论矛盾问题的机制。这个机制应该能够让两个人平静地说出自己不能接受对方怎样的语言行为,并且商定如何解决。在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给对方足够空间的基础上讨论这些问题,正是思想成熟的表现。经常把对方的需要放在心里,经常进行这样的谈话,便能防止让小问题成为两人翻脸的导火线。为了两人长远的关系,这种讨论是省不得的。

5.不知如何处理冲突
所谓有效地处理冲突,并不是指使冲突一定如你所愿解决(因为你不能控制另一个人),而是指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了解对方的看法、认识所有的选择,而且过程是平静和理智的。当情绪控制一个人的时候,他/她的理性思维部分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他/她无法看出其他可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夫妻吵架之后就是一段冷战:互不理睬,不愿主动向对方开口说话,就算说了,也是用一种冷冰冰的语气,懒得多说。这样的夫妻,显而易见是没有建立一个处理矛盾冲突的机制,也没有解决这种间题的办法。两个人的关系,发展到这个程度是很危险的:因为唯一的发展方向是更疏远,最终决裂。
有些夫妻,也许其中一方有这样的性格:情绪冷却后便想到修补受了伤害的关系,于是用一种“失忆症”的态度,就好像冲突从来没有发生过,主动与对方说话,或者做一点讨好对方的事,一场风波便成过去。
 
二、“我”加“你”不一定构成“我们”
这是说:若想形成“我们”,两个人都必须准备接受一些本来自己没有的东西,亦要准备放弃一些自己本来有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个准备,便是没有诚意去做一个“我们”出来。这样放弃。两人或许生活在一起,但不会有足够的和谐和共同的乐趣去建立良好和长久的婚姻关系。
 
三、爱往往使两人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但是,能否愉快地一起生活,几乎与他俩之间有没有爱没有必然关系,也许,只有曾经有过这种体验的人,才能体会到深爱着一个人但不能愉快地在一起生活的痛苦是多么刻骨铭心。光凭大量的爱,不能保证生活在一起可以有多少乐趣。快乐地生活在一起需要一份“爱”以外的心态,再加上一定的技巧。欠缺了这两点,爱只会驱使一个人去忍受和原谅对方在共同生活里造成的痛苦和伤害。越多的爱便导致越多的忍受,承受越多的痛苦和伤害。更可怜的是如果对方也有一份很深的爱,对方会因为看到自己的痛苦而亦会感到痛苦、内疚、无力。这样的“互馈机制”会把两个人推向深渊。心理治疗上称之为“互相依赖”(co-dependence)。二十多年前香港的一首电视剧主题曲有两句:“要共对亦难,分也不可”,正是对这份痛苦的描写。美国西部牛仔歌曲也有一首:"Not Strong Enough to Leave You,and too Weak to Let Go"
三方面同时很满意,是最美满的婚姻,这需要把“给予对方所需要的”看得比“得到自己所需的”更重,并且两人同时抱有这个态度。除此以外,两人还需不断地摸索、研究、讨论和做出修正,才有机会实现美满的婚姻。

四、爱、爱情、使人幸福的爱情
真正的“爱”是绝对的、没有条件也没有限制的。这包括夫妻之间的爱、亲子之间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所有人与人之间的爱,甚至人与其他生物的爱。
有条件、有限制的爱,只不过是想控制一个人,用一张印满“爱”字的纸把对方包装起来而已。“想为他好”的动机往往被用来掩饰这样的企图,其破绽就在句子里的“为”字。“想他好”与“想为他好”不同。“想他好”只是自己内心的一个意念、希望。两者的分别是后者以为自己有些能力,运用这些能力去做某些事,对方便会觉得更好。也就是凭借这些能力,说话的人硬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上面,以为可以控制对方。什么才算“好”?以什么标准?为什么要用这个标准?什么时间、用什么途径才能取得这份“好”?所有这些,都以为完全可以代对方决定,因为那是“想为他好”。至于对方同不同意、想不想这样,似乎已经并不重要。
有条件、有限制的爱,只不过是想控制一个人,用一张印满“爱”字的纸把对方包装起来而已。“想为他好”的动机往往被用来掩饰这样的企图,其破绽就在句子里的“为”字。“想他好”与“想为他好”不同。“想他好”只是自己内心的一个意念、希望。两者的分别是后者以为自己有些能力,运用这些能力去做某些事,对方便会觉得更好。也就是凭借这些能力,说话的人硬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上面,以为可以控制对方。什么才算“好”?以什么标准?为什么要用这个标准?什么时间、用什么途径才能取得这份“好”?所有这些,都以为完全可以代对方决定,因为那是“想为他好”。至于对方同不同意、想不想这样,似乎已经并不重要。
 
五、爱一个人,并不给你这些权利:
要对方也爱你;
要对方听从你的话;
要对方照顾你的成功快乐。
爱一个人,只给你一个权利:为对方做一些事。这个权利,当然不能换取上面的三个权利。你为对方做的事,对方接不接受,也是对方的权利,你没有权利要求什么。
以为爱一个人就拥有以上三个权利的人,便会产生“拥有他/她”的心态。一般人都明白做人要公平,故此在“拥有对方”的同时,也愿意被对方所拥有,有“我是你的”的心态了。这样的心态,其实在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两个相恋的人应该是平等的,如此,又怎能一个人“拥有”另一个人呢?还有,假如爱一个人给你权利要对方听从你的话,则对方亦有这个权利。当两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谁应该听谁的话呢?这可不只是逻辑理论的讨论,在现实生活里,恋人和夫妻间就经常因为这样的矛盾与冲突,而出现争吵的情况。
 
一对男女要获得美好恒久的爱情,直至共同走向婚姻,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对对方没有要求;第二个是两人都做到自己照顾自己的人生。以这两点作为基础,便可以建立前面说的1+1=2、3,4或5的爱情。当一个完全能够照顾自己的人,与另外一个有同样能力的人相遇,或者相爱,他们不会要求对方做一些什么,也就没有抽走对方的力量。同时,他们不断地为对方做很多事,两个人都从对方那里得到很多,感到很丰盛、很满足。这样的感情关系可以用另一个方式表达出来1+1=4。这就是使人幸福的爱情。
所以,在一份没有要求的感情关系里两人才能给予对方更多,同时自己亦得到更多。这样的恋人,每大都会为对方的给予而感到惊喜、欢欣和感激,因而想为对方做得更多。对方发觉收到的回报比付出的更多,亦感到惊喜、欢欣和感激,会想做得比收到的更多。这样,两个人之间不断地产生更多的滋润,感情亦越来越好。也因此,人间可以有爱、爱情和使人幸福的爱情。

六、爱的激情
当爱情发展到达顶点时,便是一份激情的爱,这份爱会带给人深刻而难以形容的感觉。恋爱中的双方会觉得总是有很多东西要向对方诉说,尤其是在见不到所爱的人的时候;而当见面时,却又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他/她会无时无刻地想念对方,很想见到那个人,而见了面,他/她会满足于只是牵牵手,或者只看着对方,无论做什么事,他/她都不在乎。他/她在所爱的人面前会变得笨拙、不善言辞、有点痴呆、手足无措。所有这些表现,可能都与他/她平时的言行模式完全不同。
他/她会不自觉地重复向对方说“我爱你”。他/她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为所爱的人做点事:买礼物给对方、为对方办事、总是想着有些什么是对方需要而自己又能做到的事。他/她的思想会比平时更正面积极,更想把事情做好。这份激情的爱,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感觉经验,难以形容,最接近这份感觉的句子,可能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如果你正体验着这种感觉,恭喜你!你正在享受最浓烈的爱呢。活在这个世界上,能找到一个你爱的人便已经是幸福,如果对方也同样深爱着你,你便已经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了,你只能够以感恩的心态去享受这份幸福,因为只有很少人能够真正享受到这种爱与被爱的幸福。
 
七、什么是“健康的心理”?
 我在2000年总结出由35项心理素质构成的健康心理的定义,在香港出版的《情绪舒导学》一书中列出。2003年初做了轻微修改,增加了一项,共36项如下。
 这36项心理素质,分为6大类:
 1.思想态度—最基本的处理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态度
 2.学习提升—保持与时共进、乘风驭浪的能力
 3.自我管理—有效地照顾自己的人生
 4.人格发展—有效地为自己进行定位
 5.情绪智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6.人际沟通—有效地与其他人相处

 这36项心理素质都可以从思想和模式上呈现出来,以下就是扼要的解说:
 1.思想态度
 (1)对所有的人、事、物都抱着“三赢”的态度:我好、你好、世界好
 (2)常怀着“我如何能做得更好?”的态度
 (3)经常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4)在困难时能够刻苦坚持
 (5)灵活
 (6)有创意,富于幽默感

 2.学习提升
 (7)对很多的事物都有兴趣
 (8)有效地运用内感官
 (9)想掌握有关的学问和知识
 (10)多问“为什么”和“如何,,
 (11)不满足于简单答案而想了解更多
 (12)有尝试的勇气,可以付诸行动

 3.自我管理
 (13)自己可以做的不假手他人
 (14)白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创造
 (15)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
 (16)爱护和尊重自己
 (17)有效的时间管理
 (18)有效安排自己要做的事

 4.人格发展
 (19)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有的能力
 (20)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
 (21)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
 (22)肯定自己拥有与别人一样的资格
 (23)尊重每一个人的界限
 (24)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做到的对世界的影响

 5.情绪智能
 (25)明白情绪其实是来自本人的信念系统
 (26)接受自己的情绪
 (27)具有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28)关心别人的感受
 (29)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
 (30)能够接受“失去”

 6.人际沟通
 (31)有效表达白己的意思
 (32)能够主动与人接触
 (33)接受跟自己不同的人
 (34)能够妥善处理别人的不当言行
 (35)能够面对公众说话
 (36)良好的谈判辩论能力

这36项心理素质,任何人都不会天生就有,而是必须在成长过程中培育出来。这些心理素质,不会限制一个人的人生取向和生活模式。相反地,无论在什么环境、做什么工作,都能够让这个人活得更开心、更成功。所有的心理索质,都可以在家庭、学校,经由成年人引导而让孩子建立起来。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书摘
相关日志:
评论: 2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494
回复回复Galen[2024-07-10 01:52 AM | del]
Ꮇaintain the excellent job and bringing in the group!
回复回复爱悦[2010-01-06 02:44 AM | del]
好长。打字可真够累的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1000 字 | UBB代码 开启 | [img]标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