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ISO9001:2000版最新標準強調新的品質管理系統有八大原則,流程導向就是其中之一。但如何理解流程導向,如何在公司實現流程導向等問題在國際標準中,並未加以說明。下面我將品規課研討之結果簡要介紹如下,以供商討。 一、何謂流程 簡單的可以說任何將輸入轉化爲輸出的活動或作業均可稱之爲流程。以此我們可以瞭解到流程包括:輸入、輸出和實現輸入轉化爲輸出的活動或過程。而流程導向也就是指我們在規劃建立品質管理系統時,應規避純文件化式的系統,而強調以輸入與輸出爲基礎的效果性系統。 二、ISO9001:2000版標準流程模式型結構理解 標準分四大部分:管理者責任;資源管理;産品實現;量測、分析、改善。該四部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PDCA迴圈,其流程的輸入與輸出分別爲客戶(産品)需求與客戶滿意(産品實現度),下面對環境作一說明。 1.P階段:在我們明確了輸入與輸出後,就需要對流程進行設計規劃,以決定爲實現該活動需要哪些資源(人力、物力與財力),如何分配這些資源,即爲資源管理。 2.D階段:當我們完成了資源的規劃與準備後,需要按照設計之流程動作以實現流程之輸入與輸出轉化,即爲産品實現部分。 3.C階段:輸出的産品是否滿足或符合我們的要求,流程是否按預計之執行,爲判定類似問題,公司就需要用一種方式或手段對流程本身及其結果進行量測評估,即爲量測、分析部分。 4.A階段:很明顯該作業即是分析、改善部分。 5.管理者責任:大家可能都已經看到上面並沒有包含管理者責任。其實,該部分貫穿於整個環境之中。管理者必須很好的把握流程各個分階段的權責分工,各層級各職位的權責大小,權力集中與分權的程度,才能保證流程順利實現。 三、ISO9001:2000版標準流程模式型結構優點 1.按新標準建立的品質管理系統將不拘泥於形式,靈活性更大,只要達到將輸入轉化成輸出的效果。 2.流程模式型結構標準的應用範圍可以不受限制,包括所有的生産和服務活動,只要有輸入輸出及其實現的過程,均可使用。 3.按新標準建立的品質管理系統貫徹了客戶導向的要求。因爲標準明確指出以識別客戶要求及其産品要求爲出發點,量測並評估客戶滿意度爲落腳點,把客戶滿意度作爲系統運作是否良好的指標,並以此作爲系統改善的依據和方向。 4.按新標準建立的品質管理系統提供了持續改善的基礎。因爲系統本身就是一個持續改善的圈,就是一個總的運行改善模式,系統的執行本身就是在進行系統的持續改善。 5.強調系統執行效果而非系統文件的要求。標準將産品實現作爲流程系統的一個環節,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決定系統文件數量及其複雜程度,只要執行的效果良好;而不像舊版本,在建立系統時,要求以物料的流動建立大量的程式文件,使系統顯得臃腫且缺乏可操作性。 四、如何考慮建立流程 從上面對ISO9001:2000版標準流程模式型結構的理解,我們可以概括歸納在建立流程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討: 1.流程輸入與流程輸出:我們在界定流程的輸入與輸出時,首先應明確在整個品質管理實現過程中''''客戶''''的含義,應具有''''下工段就是客戶''''的觀念。這樣我們就可比較容易識別各個流程的輸入與輸出了。 2.流程實現規劃:做任何事我們都必須有計劃,在建立流程時我們也要先行確定流程的實現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哪些部門、人員?需要什麽資源?在考慮資源需求時,應包括人力、資源、科技、設備、材料、財力以及環境要求等。 3.權責界定與分配:詳細具體界定流程涉及到的部門或人員的職責與許可權,避免權責不明,工作職責模糊,工作分工不落實等情況。 4.資源管理與分配:界定各項資源在流程中的需求量與等級,並對其進行有效管理,以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最有效、及時補充流程中需求之資源。 5.流程監控評估方法。 6.流程間的依存性:即相關流程間的依存性、符合性。 五、如何用流程的概念建立系統 1.流程的建立與管理以兩種方式爲主:一種是資訊流管理,一種是物料流管理。所以,在建立系統時,組織應首先確定一個本組織品質管理系統建立或運作的主線,而這個主線我們可以用流程圖的形式加以表現。 2.可以根據産品實現或客戶要求實現的流程等級將流程分爲:主系統、次系統、支援性系統。根據需要還可加入主系統、次副系統等層級。 3.流程環環相扣:一個流程的輸出可能直接成爲另一個流程的輸入,因此,組織應特別強調流程間的相互關係,流程間輸入與輸出的連接。 4.具體到某一個流程,則可按第四大項內容進行。 六、我公司品質管理系統流程模式分析 我公司現階段標準化管理系統包括15個標準化專案組織:研磨加工管理、銑削加工管理、線割加工管理、放電加工管理、成型加工管理、陶瓷加工管理、材料應用管理、産品自動化管理、資源管理、資訊科技管理、運籌物流管理、行政總務管理、品質管理、檢測與量測管理以及産品/模具設計管理系統,它包括了公司所有的品質活動。下 |